騰科快訊-七個步驟助你打造出色的APM儀表板
發布時間: 2017-06-20
騰科小編本期給大家推薦的是七個步驟助你打造出色的APM儀表板、七項提示助力生產環境下的Lombok使用、六項提示引導你找到最出色的響應式設計框架以及分步指南:如何定義物聯網架構與增量策略。
一、七個步驟助你打造出色的APM儀表板
在設計APM儀表板的過程當中,我們應以良好規劃作為起點,通過以下一系列關鍵性步驟構建起出色的儀表板方案。具體包括:
1. 確定受眾
2. 關注目標
3. 確定用例與環境
4. 設定最終開發愿景
5. 使用“傳統”設計工具
6. 在繼續推進前再次確認
7. 儀表板是一種動態、實時方案
二、七項提示助力生產環境下的Lombok使用
也許大家還記得Lombok項目,這款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減少樣板與測試負擔。只需要為Java源代碼添加部分特別注釋,它即可為你生成代碼成果。在今天的文章中,我們將立足生產環境,探討Lombok的七項重要使用提示。
1. 不要將Lombok與邏輯扯上關系
2. 不要測試生成代碼
3. 在你的DAO中使用@Data
4. 使用@Value以處理恒定值對象
5. 使用@Builder
6. 盡可能避免使用其它注釋
7. 將生成的類從Sonar報告中排除出去
三、六項提示引導你找到最出色的響應式設計框架
時至今日,設計師與前端開發者都面對著大量可資選擇的框架方案,且其中大部分支持各類原型設計與實現需求。而尤其值得指出的是,對于響應式設計場景,各類框架往往表現各異且針對同一問題給出不同解決方案。在今天的文章中,我們將立足六項提示,探討如何選擇最適合項目需求的響應式設計框架。
1. 易于學習
2. 外部資源數量
3. 輕量化水平
4. 適配性水平
5. 瀏覽器支持能力
6. 可訪問性
四、分步指南:如何定義物聯網架構與增量策略
物聯網技術已然成為一股強大而極具進取性的勢力,其快速崛起意味著物理與數字化世界正快速融合,而數字化業務則乘這一波浪潮迎來發展里程碑。在今天的文章中,同大家分享與物聯網架構以及增量策略相關的幾項提示。
關鍵性架構建議:
1. 交付規劃
2. 實施API策略
3. 采用事件驅動型架構
4. 定義數據管理政策
5. 擁抱靈活性
6. 推動開放性與便攜性
7. 確保端到端安全
實驗工作中的最佳實踐
1. 建立物聯網“突擊隊”
2. 確定試水項目
3. 采用敏捷與視覺開發
4. 實施DevOps
5. 建立反饋通道
上一篇: 騰科快訊-關于數字化轉型中的五項認知誤區
下一篇: 開源云計算的五大發展趨勢